全球“风险地图”发布 领航“弱市”
字号:大︱中︱小 2009-03-26 16:27:09 集团办公室 点击数:
二ΟΟ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具了《年度全球区域风险评述报告》。该报告称,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显著升高,系统性风险特征显著。报告评述了北美洲、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区域整体风险状况,但各个这些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风险状况迥异。
北美洲: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北美地区有出口和投资业务的企业,总体上将处于比较艰难的商业环境中,贸易条件趋于苛刻,交易对手偿付能力下降,贸易摩擦和商业纠纷更为频繁,信用风险整体升高。因此,采取更为稳健的业务发展战略、更为谨慎的业务规模、更为稳妥的支付手段、更为完备的合同条款、更为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欧洲:对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主要源自于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及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超过预期。此外还包括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引发的经济无序发展和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上升等。对于欧洲新兴市场国家,体制风险仍然比较突出,经济硬着陆风险普遍增大。由于半数以上国家还拥有大幅度经常账户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外部融资依赖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对于俄罗斯,由于积累了较为充裕的国际储备和财政盈余,在国家层面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可能性不大,但具体银行和企业的财务境况则需要细致甄别。投资方面,应特别关注俄罗斯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之间引资政策差异和外资审批权限归属带来的潜在政策风险。
亚洲:中国企业在亚洲所面临的风险全面而复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其一,亚洲国家货币体系总体脆弱,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加之外汇政策不稳定,由此带来较大结算风险;其二,亚洲地区众多企业实力不强,或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营困难或濒临破产,由此造成信用风险急剧升高;其三,当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市场价格急剧波动,诸多重要产业景气度急剧下降,亚洲国家及企业深受影响,由此造成的拒收风险及违约风险迅速升高。
拉丁美洲: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地区所面临的风险呈升高态势。其一,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收入及侨汇减少,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国际收支迅速恶化,债务偿付能力大为削弱;其二,政体不健全,政策延续性较差;其三,各国货币普遍不稳定,该地区各交易主体偿付能力普遍下降;其四,项目执行风险突出,普遍存在项目延期、劳资纠纷等问题;其五,部分国家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和国有化政策。
非洲:相对于其他地区,非洲整体风险的绝对水平仍然最高,风险仍然复杂而显著,但区别于其他地区,由于金融危机的直接与短期影响相对有限,其风险水平波动性较小,仍以基本面风险为主要特征。具体而言,在短期险业务中,进口商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非法关闭公司的情况较为多见;海关工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且对本国进口商的保护倾向明显。在项目险业务中,政府干预严重,油气和矿产项目面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征收和政府违约风险;项目拖期、配套工程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有效解决;部分国家由于财政实力有限导致财政担保有效性不足,由于外汇短缺导致不同程度的汇兑限制;此外,自2007年起,非洲国家整体进入外债还款高峰期,未来较长时期内还款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面临严峻考验。
有关人士建议:在外部风险水平普遍升高的情况下,外向型企业有必要积极面对,优化经营策略,强化风险管理,才能够在“弱市”中寻找到“风险洼地”和“价值高地”,将风险控制有效转化为价值提升,并获取相对稳定的长期利益。